———访《桥东志》主编李志刚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马明明通讯员顾瑛鑫 京张铁路修建前,张家口桥东区只是一片荒凉之地。随着京张铁路建成通车,一些买办商人到此投资建设,形成了桥东城区的基本格局,带动了张家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。那么,京张铁路与桥东区的关系到底如何?听《桥东志》主编李志刚讲述两者间的关系。 记者:人们都说京张铁路带来了半个张家口,随着京张铁路的开通,带来了桥东区的诞生与兴盛。作为《桥东志》主编,您怎么看京张铁路与桥东区的关系? 李志刚:桥东区历史可溯源至明朝万历年,1601年,明宣府镇守边陲张家口堡都督和义民捐款,在张家口堡东南清水河上建“普渡”石桥,张家口才有了桥东、桥西之分。明、清两朝,桥东地域荒凉,一条通往宣化府的驿道,两座小庙,一座戏台,三座坟场,零散菜场和成片庄稼地,成为了主要景观。 直到1905年,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勘测京张铁路到张家口,在清水河通桥之东,定235测站为张家口车站站址。张家口火车站成为桥东城区始建的原点。时有天津“怡和洋行”买办得到信息,在火车站周边投资购买大量菜园、荒地,兴建道路和房屋。至1909年,桥东城区初见雏形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,桥东区域面积不断扩延和发展。20世纪50年代初,国家在张家口投资兴建国有大型企业探矿机械厂和煤矿机械厂,并为工人建设具有商业、医院、学校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职工宿舍区。此后,城区又向南部延伸,形成今天桥东城区的格局。 因此说,没有京张铁路,就没有如今的桥东区。 记者:作为京张铁路的终点,张家口站除了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之外,在张家口发展过程中还发挥了哪些作用? 李志刚:张家口站选址桥东区揭开了桥东区建设的序幕。天津怡和洋行的梁炎卿、陈祝龄多年经商,对张家口当时的商埠地位十分了解,对京张铁路建成后张家口的发展趋势十分看好,因此投资创办了张家口市第一个经营房地产业的公司---怡安股份有限公司。公司创办后,又购买火车站附近540亩土地,逐步建起了怡安街。随后宝善街、长寿街、福寿街和东安市场等创办建立。一时间,张家口商业发达、市场繁荣,成为塞外大商业区。 京张铁路通车后,清政府在张家口创办了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(简称:铁路工厂),它是张家口第一个由国家创办,规模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,是张家口近代产业发展的标志。1915年,华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;1919年,宣化龙烟铁矿建设启动;1924年,张家口造币厂建厂……伴随张家口站的建成,张家口从陆路商埠跨向了工业重镇。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,带来了张家口近代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商业的繁荣,为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记者:作为一名铁路文史爱好者,您是如何看待张家口站在中国铁路史上发挥的作用? 李志刚:我认为张家口站是中国铁路文物的宝库。2011年12月,张家口站入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“百大”新发现。入选理由是这样表述的:“它是工业文明走进中国的象征,它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铁路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性建筑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。” 2012年5月,在车站南侧工房区(现为居民占住)内,发现一处京绥铁路巡警办公用房,院门拱形门楣上刻有“京绥铁路巡警第……”(第字之后被墙砖遮挡)字样,阳刻、隶书体。经查阅有关资料,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后,又展筑了张绥(现呼和浩特)铁路,1916年1月至1928年期间,这条铁路称为京绥铁路,1928年之后称为平绥铁路。“京绥铁路巡警”用房最晚也应修建与其称谓相同的时期,因此至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。 2012年11月,张家口站发现数根1908年、1937年、1938年生产的老钢轨,其中1908年制造的老钢轨,虽然历经百年沧桑,但仍在正常使用,堪称见证京张铁路辉煌历史的“活标本”。 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,十分重视绿化。在张家口建有铁路苗圃基地(现在的铁路公园)。在《京张铁路工程纪略》中专列“栽种”一章,在《养路奖励制度》中把“道旁树木生长繁多”列入其中。因此,可以说中国铁路绿化始于京张铁路。此外,站前广场的梓树上挂有《河北省城镇古树名木标志牌》,标志牌标明树龄100年,为二级古树名木,几乎与张家口站同龄。 |
关键词:发展 家口 张家 张家口 铁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