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张家口桥东区长安网 >> 读书文摘

历史上张家口的银钱制造业

2016-12-05 10:33:01
【字号: | | 【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

  说到张家口的金融,历史上的张家口银钱制造业值得一书。这也是茶马互市贸易和张库大道贸易的产物。

  明末清初,政府曾在宣府(宣化)等边镇设立钱局铸造钱币,宣府镇铸币局地点就在宣府右卫指挥使司的驻地。从明代天启元年(1621年)至清代康熙十年(1671年)50年间,宣府钱局铸造的钱币有:天启通宝、崇祯通宝、顺治通宝、康熙通宝等年号铜钱共计11种。钱币背文有“府”、“宣”、“一厘”,满文“宣”之分,其中以明代天启元年铸造的背文“府”字“天启通宝”大钱最为珍贵,被收藏界称为明代钱币中的“天启三珍”。

  清顺治元年(1644年),首先在工部和户部设立两个中央造币厂,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一些地方造币厂,大量铸造铜钱,直隶省建立了宣府钱局。顺治八年(1651年),各地方造币厂被停,顺治十年(1653年),宣府钱局重开,只是铸造的铜钱和中央造币厂的有区别,中央造币厂的有“户”字、“工”字,各地方的钱币加地名简称,如宣府增“宣”字、太原增“原”字等等,用满、汉文铸在背面。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又停,顺治十七年(1661年)又重开。康熙元年又停,康熙六年复开,康熙十年彻底撤销宣府钱局。

  此外,张家口还有制造银元的记录。当时恰克图的俄国人急需中国货,但用来交换的俄国货却不能满足中国商人的需要,俄商只好用白银补平贸易逆差。在交换中发生逆差,沙俄政府又限制白银流入中国,俄商便用银子浇铸成粗糙的银碗、银酒壶、银灯座等银质工艺品器皿,同中国商人做易货贸易。对此,双方商人都心照不宣,谁也不把这种银质器皿当成工艺品,而只以白银的价值来对待。制造此类工艺品的白银,大部分来自汉堡或莱茵河的法兰克福,因此被称为汉堡银。汉堡银的成色很高,适用于加工各种制品。这些粗糙的银器被运回张家口,冶炼翻模再制成银元,投入国内金融市场流通。这种银元因在张家口冶制,故称“口平银”。“口平银”流通全国,是成色很好的硬通货。“口平银”进入金融市场流通,对减轻当时的银荒,稳定清王朝的财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  由于银钱制造这一行业的特殊性,“口平银”的相关资料几乎是空白,现在唯有“口平银”的简略记载。具体到“口平银”的生产技术、大概生产情况,甚至加工厂的地址均难以考证。

关键词:的 年 宣 银 府

分享到:
打印 收藏本页
责任编辑:王健

相关新闻

主管单位: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
备案序号:冀ICP备10001396号-1    技术支持:长城网